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傲慢与偏见”的社会心理成因与消除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Causes and Elimin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岳彩;
摘要(Abstract):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傲慢与偏见"有其自身的成因。这种态度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的边缘化、价值取向的工具化以及教育效用的递减化。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大学生价值期待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与新时代现实诉求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与信息发展的融合,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傲慢与偏见",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据舆论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傲慢与偏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岳彩;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贾林祥.社会偏见: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心理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8-23.
- [2]徐小娟.广告传播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281.
- [3]斯蒂芬.弗兰佐.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85.
- (1)伯恩(Bourne L E),埃克斯特兰德(Erstrand B R).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韩进之,等,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472.
- (2)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1.
-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 (4)斯蒂芬·贝斯特(Steven Best),道格拉斯·科尔纳(Douglas Kellner).后现代转变[M].陈刚,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