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论析Study on the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Microcultural Background
张义;
摘要(Abstract):
微文化背景下,QQ、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盛行。由于微文化自身存在的全民狂欢性、生活性、碎片性等独特的属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交往、思维方式,在催生"小团体""网言网语"的同时也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型成为必要。转型道路并不是康庄大道,存在着教育者"独角戏"乃至哗众取宠的窘境。鉴于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的过程中,应坚持严肃性与时尚性相结合、思想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KeyWords): 微文化背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窘境;策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义;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 [2]戴庆倩,吴远,朱其锋.“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J].学海,2018(5):117-120.
- [3]乌尔里希·贝克,等.个体化[M].李荣山,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0-31.
- [4]谭江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去“泛化”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54-55.
-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 [6]徐海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N].吉林日报,2019-11-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