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MPA实践性教育逻辑:偏离与回归Practical Teaching Logic of MPA in China: Deviation and Return
郭峻;
摘要(Abstract):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人员在职学历提升主渠道,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但也存在实践教学功能弱化、培养模式学术化倾向,偏离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鉴于此,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阐明实践教学的本质属性,罗列其形式化的具体表征,提出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校地合作、提升学员实践认知能力等应对策略,学思践行,立德树人,引导MPA教育回归实践性本质,以完善我国公务人员在职培训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MPA;实践性教育;逻辑;偏离;回归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郭峻;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五年工作规划(2016—2021)[R].2017:184-188.
- [2] 朱虹.学校教育的生物性尊重与社会性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
- [3] 毛清芸,陈旭远.课堂教学实践场域内师生互动:冲突与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
- [4]贺克斌.MPA培养模式与就业状况关系实证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2).
- [5]李庆钧.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6).
- [6]董克用,谢佳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PA教育发展历程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提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