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分析Analysis of the Justification of Breach of Mental Damage
黄雅兰;
摘要(Abstract):
随着契约关系的发达以及人们对精神利益的追求,含有精神利益的合同数量剧增,合同若履行瑕疵,非违约方将遭受精神损害。现有立法未明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裁判为平衡契约双方关系可能突破立法进行创造性判决,学界也因此展开争论。不可否认,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的理论难以解决现实问题,也难以全面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能够弥补责任竞合理论的缺陷。合同法保护利益范围以及可获赔的精神损害范围的扩大、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符合完全赔偿原则,以及可预见性规则适用于违约精神损害都成为支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性根据。因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正当性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违约责任;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黄雅兰;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柳经纬.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立法问题探讨: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第七百七十九条为对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46):57-65.
- [2]杨振宏.旅游法上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分析:兼论旅游精神损害赔偿的可替代性[J].北方法学,2014(1):24.
- [3]吴奕锋.论精神性履行利益的违约损害赔偿:从62份婚礼摄影合同判决展开的理论建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4):178-192.
- [4]王利明,房绍坤,王轶.合同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5]刘宇晗.我国民法典合同编中完全赔偿原则之证成[J].西部法学评论,2019(3):29-30.
- (1)(2017)冀06民终579号。信息检索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 (2)(2019)鄂08民终1082号;(2019)吉02民终2 816号;(2019)川01民终14 841号;(2019)鲁0283民初4 714号。以上信息检索均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 (3)(2018)鲁14民终1 451号;(2018)苏0723民初540号。以上信息检索均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 (4)(2018)川1622民初1 851号;(2017)浙01民终1 064号。以上信息检索均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
-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 (6)我国在《合同法》一百一十三条确立的损害赔偿的数额为“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民法典·合同编》草案在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上延续《合同法》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