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涛;李建生;
从中国环境问题与现状出发,揭示中国绿色规制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从绿色规制政策内涵、政策理念、政策工具及历史沿革分析绿色规制的变迁过程,具体梳理和比较绿色规制政策内涵的阶段性含义,讨论政策理念的阶段性变化及其意义和历史局限,揭示中国绿色规制政策变迁的历史逻辑和根本目的。然后分析绿色规制政策的效果及存在问题,指出非正式制度的绿色规制补充作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2021年01期 v.34;No.17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边培瑞;
生态公民是自然界教诲孕育的绿色群体,也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主体。2020年新冠疫情宿主的论争再次唤起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之外动物主题的关注,倒逼学界反思现代公民的生态所为。后疫情时代,重新审视现代公民对生态环境行为的认知与践行境况,不难发现总体呈现理念上的高认知与实践上的低践行特征。这种知行脱节的做法,势必会加剧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有必要从绿色实践理念、生态幸福指向、生态法律制度层面入手,培育出助益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荣格局实现的新时代生态公民。
2021年01期 v.34;No.179 6-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杨美连;
"生态人"是新型文明形态的主体承担者,具有高度的生态责任感,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人"的培育不仅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必须积极探寻"生态人"培育的有效路径,由此推动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和谐发展。
2021年01期 v.34;No.179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徐中春;黄渝茜;
目的:基于2013—2017年统计数据,对开阳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评价两者协调演变发展进程,以促进开阳县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方法: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五年间开阳县土地利用评价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0.08增长到0.40;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呈下降趋势,从0.30下降到0.25。(2)协调发展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0.30增长到0.54,从轻度失调发展为勉强协调。(3)协调发展度类型从初期的轻度失调衰退类转化为现在的勉强协调发展类,综合评价类型则是从轻度失调衰退类土地利用损益型演化到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结论:研究期间大部分年份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土地利用水平,两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与不均衡已成为制约开阳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2021年01期 v.34;No.179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崔秀芹;
2010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升高,外贸形势趋紧的背景下,江苏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农产品出口贸易平稳运行,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但是,江苏农产品出口仍然存在着外贸逆差加大,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面对农产品外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不利形势,必须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通过采取建立帮扶机制,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对策,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
2021年01期 v.34;No.179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郑毓枫;
导致农地流转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间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政策调整引起利益的冲突、法律规定与农村现实相脱节等因素。现有的当事人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虽有重要作用,但均存在着不足,需要从立法、司法、法治宣传、道德教育等方面着手,完善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组成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把农地流转纠纷解决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
2021年01期 v.34;No.17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张晨欣;
从资本下乡的路径入手,适用相关理论分析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自建基地+雇佣农、农业股份公司各种路径之下资本下乡的运行方式、产权关系、农户权益保障、组织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在具体实践案例基础上总结资本下乡路径选择的经验。资本下乡没有完全模式化的路径,在实践中还是要本着因地制宜、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路径。
2021年01期 v.34;No.179 33-36+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林琳;刘欢;贾萧姗;
地摊经济因具备经营成本低、资金及商品流动性强和产业灵活性高等特点,成为政府现阶段保民生促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全面放开地摊经济,引导地摊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但同时,地摊经济治理的过程中,给政府带来了规划设计、质量监管、政策引导等新课题,亟需探索一条持续有效的政府治理之路。政府可通过科学规划、协同治理、柔性监管等优化路径,为地摊经济发展营造和谐健康的政府治理环境。
2021年01期 v.34;No.179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蒋珏;程莉娜;
衡阳市油茶产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指导等因素影响发展起来的,其产业规模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与潜力。运用PEST-SWOT分析法,剖析衡阳油茶产业发展的外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与内部优势、劣势,通过建立PEST-SWOT矩阵,提出衡阳油茶产业发展的突破路径,以期促进衡阳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
2021年01期 v.34;No.179 49-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李利强;王玉闯;李玉林;罗园园;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剖析"体医融合"面临的困境,构建"体医融合"的应然向度。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的缺失、健康服务链条的缺环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了"体医融合"的现实困境。共生理论是"体医融合"的理论基础,论述体育与医疗的共生关系。认为当前应从四个方面促进"体医融合"的发展:树立运动"治未病"的理念,构建"体医融合"的互惠共生模式,优化"体医融合"共生环境和创建多元化的共生界面。
2021年01期 v.34;No.179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梁杰;
情势变更制度究其本质是对契约严守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乃实质正义的体现,但该制度在我国从引进直至发展至今,一直争议不断。学理上,该制度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之间的界限标准争议颇多,"再协商"程序的强制性与立法原则相悖;实务中制度适用程序严苛,导致制度功能弱化,司法效果失之公允,制度被悬而不用等问题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些争议,我国未来的立法与法律适用中应采取完善措施:严谨条文规定,具化法律效果规定;与不可抗力的重合场合,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对商业风险交叉类型具体化,限缩解释"可预见性";改善程序性规定,为制度适用解缚;去除"再协商"的强制性,交还当事人的自由选择权。以期完善我国情势变更制度。
2021年01期 v.34;No.17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易才凤;
通过对"自甘风险"的实证研究可知,《民法典》的"自甘风险"规则应明确自甘风险的基本构成与法律定位,即受害人在有预见或者知悉风险能力的前提下自愿参与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遭受损害,其中"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应采取限定解释。当该损害结果没有超出预期风险时,自甘风险可作为一项独立的免责事由。
2021年01期 v.34;No.179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姜霜冬;
有关当事人陈述的立法规定少而粗糙,诚信风气的缺失导致实践中对其审查存在障碍,虚假陈述现象层出不穷。为更好地规范民事诉讼秩序,2019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修改后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落实了当事人陈述义务,强化了法官的询问权,调整了当事人陈述的具结方式,明确了虚假陈述的制裁措施。针对新规,分析缺漏,提出合理界定内涵、明确"有必要"情形、规范法条适用范围和多层次规制虚假陈述建议,以期帮助法院正确查明事实,推动民事诉讼诚信制度的建设。
2021年01期 v.34;No.179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朱振明;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是指在现代生物识别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个人的面容、指纹等生物信息及相关行为特征来识别确定个人身份信息的一种特殊的个人信息。此种信息在信息来源和保有、作用及损害后果上均异于一般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可识别性和终身性等特点。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法律保护,应在新设权利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从实践层面强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纵向保护,从制度层面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横向保护规定。
2021年01期 v.34;No.179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刘子聪;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标准与专利结合得更加紧密,专利技术开始逐渐融入各类技术标准中,任何企业进入相关市场都必须获得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否则将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现实中,专利权人经常通过高价许可行为谋求垄断利益,因此,需要反垄断部门构建完善的法律规制体系,平衡市场主体利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尽可能实现预防与规制并举。
2021年01期 v.34;No.179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程泽生;郑元景;
随着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重视,很大部分师范类高校都设置了学科思政专业硕士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但在培养的过程当中,也存在课程培养停留于形式、学生教学技能得不到锻炼、培养环节理论多于实践、课堂实用性知识学习较少、学生就业面临挑战等问题。针对学科思政专业硕士层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提升新时代我国学科思政专业硕士层次人才的培养水平。
2021年01期 v.34;No.17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王涵;
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培养的全面化、创新化、综合化走向无疑是大势所趋。美国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均是重视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其共同的理论根基和现实基础,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发现创客STEM教育对创客教育的优化作用。借鉴STEM教育课程体系的跨学科整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体验性、学习活动的协作互助性、教师队伍的专业复合性、教育手段的技术信息化的特点,总结出创客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强课程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创新学习方式,在活动中学习;整合多方力量,开展协作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提供专业指导;推动创客活动,营造创客文化。
2021年01期 v.34;No.179 87-8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王璐;
为全面了解我国STEM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9—2020年CNKI收录的以"STEM教育"为关键词的37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文本分析。结果发现,"美国""创客教育""科学教育""中小学""STEAM教育"是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STEM教育的研究经历了国外理念的解读、本土化方法论的研究以及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探索三个阶段;未来研究中,相关学者将重点关注STEM课程与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2021年01期 v.34;No.179 90-9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张坤晶;
高校党建工作重点是抓好教师党支部建设,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责任重大,总体上分析,主要有三大责任:政治责任、主体责任、阵地责任。高校党建在现实中还是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使这些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两张皮"问题、"雷声大雨点小"问题、党组织"缺位"问题。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可从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2021年01期 v.34;No.179 93-9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王丽兰;
当前,高职院校广泛使用微信公众号作为宣传途径。以福建省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体传播力、篇均传播力、头条传播力、峰值传播力以及微信传播指数WCI作为评价指标分析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A、B两档,分析其在定位用户、文章推送内容和频率、与用户的互动性以及公众号整体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准确定位微信公众号以保证内容契合读者需求,合理规划公众号以提升用户体验感,信息发布兼顾时效性和推送频率,充分利用平台功能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四项建议,以帮助高职院校提升公众号影响力。
2021年01期 v.34;No.179 95-9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张闪闪;鲍杰;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局势。自媒体时代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体系的创新势在必行。当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载体、教育方式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对自媒体冲击,高校需在凸显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促进教育载体的有机融合、加强教育方式的改进创新及健全自媒体舆情监管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
2021年01期 v.34;No.179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苑素梅;苗得雨;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以刘胡兰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及重要历史事件在高校的传播呈现一定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与传播主体不够灵活、传播受体自身乏力、传播环境遭遇挑战、传播媒介更新迟缓等因素有关。因此,利用融媒体传播理念与技术创新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对推进新时代红色文化的革命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1期 v.34;No.179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胡皓月;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现状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总体水平较高,尤其是生态文明情感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素养相对较高,而生态文明知识素养相对欠缺,生态文明行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在年级、专业、父母双方最高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居住所在地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上述情况,可以运用"大思政"视角,通过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01期 v.34;No.179 106-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邱海松;
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建设情况以及成效;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建设存在的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领导重视力度不够,指导教师严重缺乏;社团活动缺乏规划性、延续性和创新性;缺乏得力的社团干部;社团建设经费不足,活动场地缺乏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的组织领导,制定完善规范的管理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活动,培养一批得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干部等对策。
2021年01期 v.34;No.17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刘永昌;白延泉;杨华;
剖析职业素养的内涵,从学生、学校、企业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2021年01期 v.34;No.179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彭琼琼;
通过对183名在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变革型导师风格和研究生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变革型导师风格和研究生创新行为正向相关。(2)领导成员关系部分中介了导师风格对学生创新行为的正向关系。(3)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变革型导师风格对学生创新行为之间的影响。具体而言,自我效能感越强,变革型导师与学生创新行为的正向关系越强,反之越弱。(4)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了领导成员交换对创新行为的正向作用。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021年01期 v.34;No.179 116-11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白琳琳;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出影响护理实习生就业留职的五大类因素。以五大类因素为自变量做路径假设后,构建了护理实习生就业留职意向形成机制模型,并进行信效度检验与模型拟合。结果发现,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所有路径系数均显著,实证了模型构建的科学性。该模型能够合理解释护理实习生的就业留职意向形成机制,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2021年01期 v.34;No.179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高雪琴;张惠;赵爱婷;
注重过程性考核,凸显综合化应用,实施项目式教学,从参与度、亲和度、整合度和延伸度四个维度打造理想课堂,是当下教学改革的方向。基于OBE教育理念,对"旅游资源管理"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通过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考核方式的改革,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呈现主体状态的教育理念,以期提升学生对旅游资源管理课程实践项目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有力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高质量改革与创新实践发展。
2021年01期 v.34;No.179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张哲;
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加快学生自身角色转换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实习评价、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是提升实习质量的关键和重要保障。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实习评价体系中存在评价对象单一化、评价结果主观化、评价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鉴于此,基于CIPP评价模式,结合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尝试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四个方面构建系统性、科学性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评价体系。
2021年01期 v.34;No.179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刘君;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校企精准对接培养卓越创新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出以课程教学改革为主体,以竞赛平台为载体,结合竞赛特点将建模竞赛项目与数学课程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基于任务引领及理实一体理念,强化数学实践、重组实践模块,完善数学实践教学,"教研践学"四位一体,双能双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证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提高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精准育人,为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2021年01期 v.34;No.179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王美华;
课程思政是中国大陆高校近年来的重要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中国学生。实际上,在华留学生课程也有必要进行课程思政教改。以"寓言与成语故事"课程为例,课程思政可以传播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交流,陶冶学生思想品德。本课程思政的教育导向性表现在训练哲学思维、陶冶道德品质和引导处世观念等方面;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母题类聚法、同中求异法、文本接续法和跨文化对话法。
2021年01期 v.34;No.179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邵春凤;王茹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教材知识内容模块化,结构特征不明显,需要基于一定视角予以释明和挖掘。依据该课程目标,探寻教材内容的编撰思路,从人生伦理视角对教材内容的内在自然逻辑结构进行解析,揭示教材隐含的人生伦理逻辑线索。
2021年01期 v.34;No.179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贺桂欣;吴向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在思政课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故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属双赢之选。在"中国故事"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西方故事过多,忽略中国元素;讲述维度单一,忽略故事的全面立体形象;就事论事,忽视思想挖掘;平铺直叙,感染力不足;教师讲解多,师生互动少。对此,建议教师应在故事选择、讲述方式、增强说服力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2021年01期 v.34;No.179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徐晓芳;
研究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地方文化课程教学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地方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地方文化课程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有待加强,地方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有待探索。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地方文化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1年01期 v.34;No.179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张靖;李玲玲;徐宏幸;
金融类双语课程教材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教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们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所建构的一种对世界的解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知识的四大属性。金融类双语课程ESP教材应围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属性",设计多维、动态的立体化ESP教材。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在信息化时代应进行必要拓展,条件成熟时构建"教材—多媒体课程资源—慕课"三位一体的课程资源体系。
2021年01期 v.34;No.179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赵宁霞;
一直以来,民办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效果不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效地改善了此种情况。"对分课堂"将教师讲授、内化吸收与学生讨论有机结合起来,给予教学留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强化了教学效果。为了深化基于"对分课堂"的教学改革效果,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强化"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效果;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最近发展区"潜能;丰富评价模式,加强小组合作及同伴互评。
2021年01期 v.34;No.179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肖良元;万般;
在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基础之上,以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要素为出发点,构想"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框架,并具体以《新世纪商务英语视听说教程1》Unit 7作为设计案例,展示教学过程的全貌。该教学设计案例展现了课堂教学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充分体现了教育生态系统结构的整体性、多样性、结构性、层次性。
2021年01期 v.34;No.179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