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宏业;王茹春;
新时代,党和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明确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行了政策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职业教育领域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但在高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底层逻辑构建与运作机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与问题症结。对此,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教融合共同体利益实现的价值化机制,探索高职院校打造以要素资源为交换条件,通过分解识别产业生产服务价值链条,依托价值增值服务与活动,进而深度嵌入行业生产环节领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价值链体系,构建高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各方利益契约化、运行法治化的系统性框架。
2025年04期 v.38;No.206 11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高蓉;宋李玉;叶丽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是农林类职业院校的时代使命。农林类职业院校培养数字商贸工匠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落地举措、乡村产业增效提质的迫切需要和专业自身内涵发展的重要契机。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对数字商贸工匠的需求和专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构建“赋能乡村产业增效提质的数字商贸工匠培养模式”,并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构、实践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升级、教师能力提升和学生考核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以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赋能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
2025年04期 v.38;No.206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陈致州;陈星豪;林雨婷;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国家高质量发展进程。高职教育在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科研服务等多方面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为更好地研究福州市域内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产业方面的贡献,选取16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选择2023年质量年度报告中的17个关键性指标,既研究全部高职院校当年度对福州区域的发展作用,又横向对比分析各院校之间的差异,在学生就业质量、科研服务、非学历培训和校企合作方面总结现状并提出4点针对性建议。
2025年04期 v.38;No.206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肖汉;
高校是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场域,高校基层“微权力”运行异化所引发的“微腐败”现象,正成为侵蚀高等教育公信力的潜在威胁。以福柯“微观权力论”为理论视角,剖析高校“微权力”的非中心化、生产性、关系性与历史性特征,并揭示了在规训机制、知识权力共生及监督机制失效中催生“微腐败”的内在逻辑。提出通过构建去中心化治理网络、优化话语生产机制、构建智能监督机制、重构廉洁文化生态等四个治理高校“微腐败”新路径,确保“微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2025年04期 v.38;No.206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