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志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水平的小康,同时也是精神指标的小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完善公民道德修养内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实现公民整体素质、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因素。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面临的现实困境,还要认识其现实价值,更加需要探索出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路径措施。
2017年01期 v.30;No.155 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佳;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政府职能分工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公开不全面、监管滞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公民的餐桌安全,已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从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入手,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现状,通过比较研究和归纳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2017年01期 v.30;No.155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胡羽;
通过公民治理理论对LX社区实现分析指出: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仍需大力培育群众骨干,确保社区自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待遇,确保社区工作的延续性和持久性;搭建网络参与平台,确保参与形式的多样性。
2017年01期 v.30;No.155 46-4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殷一榕;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使我国一些负面新闻频发地区的负面信息传播更为迅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地区歧视问题尤为严重,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观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观。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挖掘其背后的深刻理论内涵,是解决当代中国地域歧视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
2017年01期 v.30;No.155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耿昊天;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网络反腐成为继上访、报纸信件、电话举报等传统反腐方式之外的新型反腐手段,在反腐过程中以独有的特点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但不可忽视的是网络反腐机制自身存在较多的不足,亟需规范。从法律视角入手,诠释网络反腐机制的法律属性,反思我国网络反腐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寻法律对策,将网络反腐纳入法治化轨道,使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有机结合,成为反腐的有力推手,推进网络反腐机制的完善。
2017年01期 v.30;No.155 51-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杰;
选取湖南武陵山片区内的贫困村为研究对象,并为其建立地理数据库,采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学工具研究区域内贫困村的空间关联、集聚特征,为优化扶贫开发空间格局提供决策建议。
2017年01期 v.30;No.15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宁;赵丹;
马君武,民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在政治生涯中取得卓越成绩,先后担任过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实业部部长、广西省长等要职。1924年马君武离开政坛投身教育,又担任多所高等学校校长。1928年创立广西大学,在担任广西大学校长期间,其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管理思想,迸发着时代的激情,对于当代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就马君武"锄头主义",浅谈其高校管理思想。
2017年01期 v.30;No.155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青利;赵毅;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体现了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也凸显了其内部结构治理的伦理特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学术治理,教工学生民主治理"的机制存在伦理缺陷,引发了内部治理结构的伦理冲突。协调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伦理冲突,需要在"求和""求真""求仁"伦理维度上进行拓展。
2017年01期 v.30;No.155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立超;
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活动中采用剽窃、抄袭、伪造数据甚至权钱交易等手段获得学术成果。它严重危害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1])。从广义上说,学术不端包括学术腐败、科研不端,它们是学术不端行为的衍生分支。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从科研人员自身的内在原因的角度,分析学术不端问题的成因。为净化学术环境,引导科研人员规范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借鉴。
2017年01期 v.30;No.155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龙秋麟;刘竞一;
职业认同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编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卷,对重庆地区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比较,结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实践,探讨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可行策略。
2017年01期 v.30;No.155 75-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晏;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遭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形,主要原因是其劳动者身份还未被法律承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未对此加以重视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设计的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措施存在缺陷和漏洞等。为保障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需要从将"三方协议"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构建较为完善的就业法律课程体系和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侵害的救济等方面着手解决。
2017年01期 v.30;No.155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涛;
大学生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对现实社会及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它形成迅速,社会影响力大,因此,及时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并建立应对机制,对于确保大学生安全和高校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年01期 v.30;No.155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琼;王晓燕;
立场表达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运用Du Bois的立场三角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的立场表达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会话参与者对其认识立场的表达远远多于对评价或是个人感觉与情绪的表达。信息来源类认识立场主要是通过转述这种方式来实现的。其次,命题评价类认识立场主要是通过情态词、语气词和心理动词来表达。对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中立场表达进行研究,有助于拓展会话立场表达的研究领域,也为大学生会话互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2017年01期 v.30;No.155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铭;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育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功能。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融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各方面力量多措并举,使高职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分析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融合的现状、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
2017年01期 v.30;No.155 87-8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明芸;刘直;
通过对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生命观以及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生命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生命认知消极、生命道德弱化以及生命价值缺乏等倾向以及高校生命教育实效性弱的问题,这都让高校教育者不得不反思。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来构建生命教育的新载体,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上海民办本科院校的生命人文情怀和教育质量。
2017年01期 v.30;No.155 89-90+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清;
"对分课堂"是国内学者新近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效地将传统的教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相结合,强化学生课堂参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课堂的讲授者,更是课堂的管理者。从管理学原理出发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揭示其使得课堂组织更具有科学性、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的机理。
2017年01期 v.30;No.155 91-9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陈晓珊;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以及全国、各省市会计技能大赛的开展,"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成为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一大方向,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会计实务对接,毕业证书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模式改革最终将落实到课程改革上,而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同时要以校企深度合作为依托,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会计技术技能人才。
2017年01期 v.30;No.155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史进玲;
在深入调研课程教学、翻转课堂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模块,提出基于计算思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促进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践和应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017年01期 v.30;No.155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沙聪颖;
概述微信在高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以及优势:提升大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引擎,大学生缔结书缘的最佳媒介。从创建微信好友圈打造阅读教学新生态,组建精品教学团队推进微信阅读教学步入新台阶,建立微信阅读信息资源推送制度实施新举措,成立高职院校微信阅读教学联盟拓展新范式,提升师生微信阅读信息素养实现新突破等方面分析微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创新路径。
2017年01期 v.30;No.155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文红;齐恬雨;
STW(School to Work)即学校到工作过渡,主张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结合、学校本位学习与工作本位学习的结合,它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和认知研究为基础,将"学"和"做"联系起来,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基于STW,落实"做中学"教育理念,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利于学生顺利实现由学校到工作过渡的行动导向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7年01期 v.30;No.155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维西;
高职英语翻转课堂实践旨在充分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更需要线下教师有效发挥答疑解惑功能。这就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师必须生成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能力结构,从而促进翻转课堂的有效运行。基于此,重点分析基于高职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洞察能力、情感沟通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分别探讨各自的提升路径。
2017年01期 v.30;No.155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程晓芳;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下简称CET-4)中听力部分是备考时教和学共同的重点、难点。2015年底,听力改革将短文听力的重要性再次提升。从英语学习中复述技能的应用出发,以某独立院校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分析复述技能对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促进作用,试图发现更有效的短文英语听力教学方法。
2017年01期 v.30;No.155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权宇;
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二语习得的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二语习得就是运用第一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第二种语言。同时认为在学习中,通常都是充分利用日常环境进行语言交际,逐渐地就具备了第二种语言的运用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给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目前,二语习得被纳入到认知科学领域,重在提高人的语言认知能力,以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质量。
2017年01期 v.30;No.155 110-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卢庆庆;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信念和认知策略进行调查。该问卷调查了66名非英语专业在校生(桂林市某专科院校的艺术专业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调查目的是探究英语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和认知策略之间的关系,了解什么样的学习信念会影响学生对认知策略选择的影响,也就是说,英语学习者学习信念与认知策略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认知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英语学习者学习信念的影响。
2017年01期 v.30;No.155 112-11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付聪聪;
移情是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重要形式。移情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通过移情策略传递赞扬与鼓励的情感,恰当地使用非语言的暗示,使用模糊限制语,使用间接的表达方式纠错。了解并发挥语用移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2017年01期 v.30;No.155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靖;
项目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及综合素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前主要存在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发展不均衡,以及学习方法单一、合作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明确项目、项目导入、分组协作、成果展示和评价五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使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均衡发展,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2017年01期 v.30;No.155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艳;张俊;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手持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和快速普及,社会化媒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逐渐兴起。为了调查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此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有效性,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微信平台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互,能够及时反馈学习结果等。
2017年01期 v.30;No.155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芳娟;
我国大学生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使命。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介绍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母语文化的渗透,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播母语文化。基于此,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及策略。
2017年01期 v.30;No.155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云;
以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课前准备、情境创设、小组活动、课后反思等方面来具体阐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期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017年01期 v.30;No.155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雪丽;
思考或记忆会造成遗忘,在记忆的背景下,提取某些信息会造成对记忆中其他信息的遗忘,我们称之为提取诱发遗忘。近年来,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中,Storm等人发现了一个与之类似的现象——问题解决诱发遗忘。相关研究显示二者虽在某些方面密切关联,却又存在本质差异。由于这一观点提出时间较短,对于该问题的探讨目前存在很多的疑问和争论,基于此,对该问题现有的研究内容做一梳理,旨在为后续学者寻找研究切入点提供参考。
2017年01期 v.30;No.155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钦杰;金君敏;林李琼;
对一年级医学生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现状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便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参考。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孤独感量表》对某医学院352名一年级医学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调查。结论:(1)医学生孤独感水平并不高。(2)性别在其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及孤独感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3)专业类别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孤独感总分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4)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5)朋友支持与其他支持对孤独感具有显著预测力,其解释量为20.5%。一年级医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有显著负相关,医学生应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
2017年01期 v.30;No.155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段宇祥;
荀子十分重视个人修养,认为人的修养不单单是"隆礼重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格及道德的修养。荀子认为道德的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出"积"的重要性。荀子从人性角度分别阐述了学习中"积"的重要意义、经济方面"积"的实践价值以及政治方面"积"的治国之道。"积"不仅作为荀子"化性起伪"的根本,也体现出了荀子"积善成德"的道德主张。
2017年01期 v.30;No.155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丹;
20世纪以来,诸多专家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满族家族历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满族家族史、满族谱牒与满族家族史的联系、满族文化习俗与满族家族史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对满族家族历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2017年01期 v.30;No.155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嘉伟;
西汉时期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之中,幽州守卫北边国门,肩担维护国家安全之重责。幽州的地域特征存在一些军事因素,为幽州防卫奠定了良好的军事基础。从区位上看,幽州地理形势险要,地处北方边境,自秦至西汉又建有长城,拥有驻军、武库、粮草,战略地位非同一般;从交通上看,秦皇汉武均曾巡视幽州之地,交通良好,物资运输通畅;从民风上看,幽州与赵、代地区类似,受游牧民族影响,民风剽悍尚武,士兵素质较高。这些优势使得幽州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军事基地。
2017年01期 v.30;No.155 140-14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飞;
民国时期西南地区罂粟种植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有:西南地区自然条件能够满足罂粟的生长需求;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百姓扩大罂粟种植面积;地方军阀的纵容和支持造成了鸦片贸易的泛滥;另外,罂粟的药用功能也是罂粟长期以来难以完全禁绝的原因之一。罂粟种植挤压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导致了粮食危机的形成和饥荒的产生。
2017年01期 v.30;No.155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开正;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学者、外交家及政治家。其作品《日本国志》是中国人第一次全面、深入地研究、考察日本历史文化及明治维新的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对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深刻,值得研究和弘扬,但因时代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017年01期 v.30;No.155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毕晓琼;
王维是唐代诗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位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清新俊逸,尤其是以"空境"为意境的诗作更是诗中佳品。他善于通过对"空山""空林"的描绘,勾勒出充满禅意、万象空灵的静谧境界,点化出纯明洁净、幽静淡雅、脱尘绝俗的诗歌意境。
2017年01期 v.30;No.155 148-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谭明华;
作为叙事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叙事视角备受广大专家、研究者的关注。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视角的局限性,形象地塑造了人物性格,促进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从全知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多重式人物视角等三个叙事视角类型,揭示叙事视角在人物塑造、主题渲染、情感表达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够为叙事视角研究工作献绵薄之力。
2017年01期 v.30;No.155 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邓晓云;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名字》表面上看是一本关于谋杀、宗教、语言的书,从更深层次探析,德里罗揭示了抽象语言掩盖下的权力以及知识—权力—话语的相互建构。《名字》描述了西方势力对后殖民地人民进行知识权力支配与话语权力操纵,揭露了美国政治霸权和文化扩张对后殖民地国家产生影响的主题。
2017年01期 v.30;No.155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世凤;
"通"和"透"在唐以前分别是两个单音节词,到中唐时才作为并列短语"通透"出现在文献中,晚唐趋向成词,宋使用的频率加大,宋以后得到了发展。从短语的粘合到词汇化的过程中有语音、语义上的契机。运用词汇化的理论,历时性考察和梳理"通透"一词的历史演变及词汇化的过程。
2017年01期 v.30;No.155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巧玲;
英伽登的文学结构层次理论体系严谨,将文艺作品的存在方式界定为意向性客体。选取许渊冲和杨宪益夫妇的《清明》英译本,以层次理论为指导,从语音层次、意义单元层次、再现客体层次和图式化观相层次,对比分析各译本,分析译者在细节处理上的不同侧重导致译文在再现原诗各层次上的差异,为探讨汉诗英译提供参考。
2017年01期 v.30;No.155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